青藏高原和中东亚干旱区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研究

2013-09-18  兰州大学人事处

       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于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(负责人为陈发虎教授),在2007年、2010年两次评估中均以优秀成绩获得延续资助。群体以青藏高原和中东亚干旱区环境变化为主线,侧重干旱环境与全球变化、内陆干旱区山系-盆地环境系统的多尺度形成演化研究。在青藏高原隆升的时代、高原北部新生代早期干旱化过程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、西风区全新世气候变化、干旱区过去两千年气候变化规律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。发表SCI论文150多篇(包括Science、PNAS等地学领域顶尖刊物)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,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,主办国际会议3次。群体经过连续三期的建设,目前群体总人数30人,其中院士1人(李吉均),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(陈发虎),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4人(陈发虎、潘保田、孙东怀、赵艳),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”10人。群体成员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,省部级奖励4项。群体项目执行期间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,10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,3人获得基金重点项目资助,4人负责科技部“973”项目的课题,47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面上或青年基金。群体正集中力量开展干旱盆地形成与沙漠演化、山地隆升过程的地貌与沉积记录、晚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,力争在我国干旱环境形成背景、演化历史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
团队负责人简介:

  陈发虎,男,汉族,1962年12月生,陕西丹凤人。1984年获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学士学位,1990年获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,1995-1997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。1995年起任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,2005年起任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,2007年至今任兰州大学副校长(主管科研),2008年起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,2010年起任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,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科带头人。2005-2013年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,国家外专局/教育部自然地理学学科引智创新计划负责人,现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(INQUA)古气候委员会委员和陆地过程委员会通讯委员,国际地理学会(IGU)环境演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席,任国际地理学会(IGU)COMLAND委员会委员,国际古湖沼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;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。兼任《科学通报》特邀编辑,《中国科学:地球科学》等SCI杂志副主编。

  陈发虎教授1996年入选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,2002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,2002入选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,2004年被聘为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。曾获首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奖,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。先后开展了西部黄土地层与黄土气候学、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、全新世干旱事件、干旱区湖泊演化和西风区湿度变化等的研究工作。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。出版中英文论文、专著310多篇(部),SCI刊物引用1600多次。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。